一、埕北306-1側井基本情況
二、發生經過
三、處理措施及效果
四、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
五、時效損失及材料消耗
六、下步措施及建議
一、埕北306-1側井基本情況
1、基本情況
2、井身結構:
3、井身軌跡:
4、地質分層及巖性簡要描述:
二、發生經過
05月29日:
03:38 三開鉆進至4477.93m時,發現漏失,排量60sp(20L/s),泵壓由16.7MPa迅速降為9.9MPa,立即降排量至43spm(14.3L/s)循環觀察,泵壓3MPa;03:43 返出流量逐漸減小,
直至井口失返,此期間漏失泥漿7.2m3,此時泥漿性能為:密度1.05g/cm3,粘度45s,PH值9;巖性:地層為下古生界,巖性以灰巖為主,含少量泥巖,漏失時曲線如圖所示。
鉆進時鉆具組合:152.4mmGT54Ds(13*5)PDC+127mmMOTOR*1.25*146mm+F/V+148mmSTAB+120.65DC+MWD+311*DS38+101.6mmHWDP*28根+101.6mmDP
三、處理措施及效果
發生漏失后,立即起鉆至套管內,靜止觀察2小時無漏失:下鉆至4458m循環驗漏,排量18.3L/s,井口失返,決定起鉆;期間漏失泥漿:12.98m3;起鉆更換常規鉆具組合:(簡化鉆具結構,降低卡鉆風險)152.4mmGT54Ds(13*5)PDC+330*310+F/V+120.65DC+311*DS38母+101.6mmHWDP*28根+101.6mmDP;在處理過程中,共發生6次鉆具遇卡,處理過程如下:
第一次卡鉆:
5月30日16:00 排量55spm(18L/s)劃眼至4476.5m時,泵壓由10.2MPa突然下降至4.4MPa,井口泥漿失返,上提鉆具遇卡;
開泵、開頂驅上下活動鉆具,解卡;施加扭矩23kN.m時,上提拉力1600kN,不施加扭矩的最大上提拉力1700kN;
起鉆至套管內靜止,無漏失;排量23.2L/s循環,泵壓10.5MPa,無漏失;泥漿漏失量:80.8m3。
第二次卡鉆:
循環處理泥漿,粘度提高至58s,分別下放至4433m、4462m、4475m循環處理沉砂,期間無漏失,排量55spm(18L/s),泵壓9.3MPa,注入稠漿7m3,循環排砂,振動篩出砂明顯增多;
5月31日19:05 排量13.3L/s劃眼至4475.7m,之后每下劃250px循環一周處理沉砂,劃眼至4477.20m時,發生失返,泵壓由8.9MPa降至4MPa,上提鉆具遇卡,頂驅蹩停,開泵、施加扭矩上下活動,期間最大上提拉力1600kN,最大扭矩23kN.m,活動過程中,發現下砸至懸重1180kN,不再下降;下放至4479.5m,頂驅恢復轉動,解卡,懸重保持不變;
泥漿漏失量:419m3。
第三次卡鉆:
為了減少井下遇卡風險,決定起鉆換刮刀鉆頭進行處理,6月2日04:30 起出井內鉆具,更換刮刀鉆頭(經申請甲方采用低固相泥漿加酸溶堵漏劑劃眼堵漏),
下鉆至4465.18m時遇阻7噸,上提至4462m遇卡,隨后開泵憋壓5MPa,壓力不降,頂驅蹩停,扭矩23kN.m,上提下放活動鉆具,泵壓緩慢下降,井口返出,建立循環,上提鉆具解卡,期間無漏失;
刮刀鉆具組合: 125mm刮刀+311*DS38母+101.6mmHWDP*27根+101.6mmDP。
第四次卡鉆
6月2日07:30 排量40spm(13.3L/s)劃眼至4476m,然后排量60spm(20L/s)循環,轉
換泥漿體系為低固相,泵壓11.5MPa。循環期間振動篩返出的砂子為0.5-25px大小的掉塊,
經送樣至地質研究解釋中心鑒定,掉塊巖性主要為泥巖。
14:00 循環時泵壓突然由11.5MPa降至7.1MPa,井口失返,上提鉆具遇卡,如圖所示;施加扭矩23kN.m,間斷開泵,上提下放活動鉆具,解卡;
泥漿漏失量:4.24m3。
堵漏漿堵漏:
6月2日15:30泵入堵漏泥漿40m3,排量40spm(13.3L/s),井口不返,替漿24m3,期間泵壓保持不變,井口不返;
起鉆至套管內,環空灌入3.4m3,井口返出后,環空液面不降;
泥漿漏失量:67.4m3。
第五次卡鉆:
6月3日07:17 劃眼至4477.93m,提排量至48spm(15.9L/s)循環,泵壓突然降為0,井口失返,立即停泵,上提鉆具遇卡;
上提下放活動鉆具,解卡,期間間斷開泵,井口不返,漏失1.68m3;
起鉆至4390m,環空持續灌漿14.6m3,井口返出,然后靜止觀察漏失情況,靜止觀察期間共計漏失69m3;
6月4日07:00起鉆,擴大鉆頭水眼后下鉆,做注入橋塞堵漏漿準備,期間起鉆至18:00觀察灌入量與鉆具排替量相等,不漏失,起下鉆期間漏失泥漿12.2m3;
泥漿漏失量:82.88m3。
第六次卡鉆:
下鉆至套管內進行憋壓實驗:
①第一次憋壓3.5MPa,壓力降為0;②第二次憋壓10.7MPa,壓力降為0;③第三次憋壓11.2MPa,壓力緩慢降為9.2MPa,泄壓;④第四次憋壓13MPa,壓力緩慢降為8.3MPa,確定漏失通道不通暢,然后下鉆劃眼,憋壓過程中漏失泥漿3.38m3;
6月5日23:00 劃眼至4465m,泵壓由13.9MPa突然降至4.3MPa,井口失返,此時上下活動正常,無阻卡顯示;繼續下探至4479.44m(期間下探至4474.8m時,井口有小量返出),立柱全方入,上提準備接單根,遇卡,井口失返;經過上下活動鉆具解卡后,接單根再次開泵,憋壓8MPa,壓力不降,判斷堵水眼;處理卡鉆期間漏失泥漿55.2m3;
泥漿漏失量:58.58m3。
起出鉆頭情況:
起出刮刀刀翼扭曲變形,牙齒磨光,保徑磨損嚴重;初步判斷井底存在較大泥巖掉塊;
起出鉆頭水眼內掉塊較大,最大掉塊長度30mm,堵塞水眼長度約為2m。
四、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
1、巖性:取樣送至地質研究解釋中心,鑒定掉塊巖性主要為泥巖,如圖所
示;
2、酸溶性堵漏效果不理想:泵入堵漏泥漿過程中,泵壓保持不變,井口不返。
原因分析:
經地質根據三維地震圖分析,三開以后,鉆遇斷裂帶,斷層發育,縫洞淋濾充
填物多,本井進山后處于斷裂帶,巖性雜,泥巖多為上部地層充填,井壁穩定性差,所示。在發生漏失后,井口失返,井內液柱壓力下降,斷層中的泥巖發生應力坍塌產生掉塊是造成阻卡。
五、時效損失及材料消耗
時效損失:
自5月29日03:38鉆進至4477.93m發生漏失至6月5日20:00,共損失時間184.37h,即7.68d;
截止目前總漏失量:733m3。
材料消耗:
六、下步措施及建議
本井根據處理情況來看,現在裸眼斷層井壁不穩定,存在大量的泥巖掉塊,且有大的掉塊無法攜帶出,原來采用無固相泥漿在發生失返性漏失后,導致井壁泥巖垮塌,現轉為低固相后劃眼仍然無法將大的泥巖掉塊帶出,現在存在一個矛盾就是一旦將掉塊堵塞的漏層劃開后,就發生失返性漏失,未被帶出的泥巖掉塊迅速下落,產生卡鉆具的現象,且泥漿失返,一旦起出鉆具,掉塊又下落堵塞漏層,無法進行堵漏作業。針對這種現象,預備采用下步措施來處理:
1、轉體系:出套管前循環,將泥漿體系徹底轉化為聚磺泥漿體系,抑制泥巖坍塌;下刮刀鉆頭循環處理泥漿,將泥漿粘度提至130s以上,終切提至15mPa.s以上,提高攜巖能力,帶出井內小掉塊和中掉塊;刮刀鉆具組合:130mm刮刀+311*DS38母+101.6mmHWDP*27根+101.6mmDP
2、橋塞堵漏:在劃眼時全井加入一定比例的大顆粒堵漏材料,劃眼至井底,若發生失返性漏失,迅速起鉆至套管內,進行大顆粒橋塞堵漏漿,并關封井器進行憋擠;
3、如果大顆粒橋塞無法將漏層堵住,且掉塊堵不住漏層,則采取凝膠堵漏。
海洋鉆井公司
2020.06
上一條: 無
下一條: 埕北301-1側井堵漏施工方案